■王室內裝潢根泉上門為創業者解疑釋惑本報記者陳夢澤攝本報記者曹文清
  志丹路8號3樓,普陀區開業指導中心的牆上,一張紅色的大紙格外醒目。這是一封來自長壽家政服務中心負責人劉中蘇和李逸琴的感謝信。從一家“4050”創業的小小家政社,到如今擁有三家分店的企業,他們最想感謝的是多年來默默付出的“幕後英雄室內設計”——普陀區開業指導專家團志願者王根泉。
  因為新民晚報的一則消息,王根泉踏上了志願者之路。8年裡,他用自己的才智無私地服務著創業借貸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根泉說。
  腳踩自行車
  每婚禮顧問師培訓班年百次開業指導
  作為“老三屆”知青,今年已64歲的王根泉有著37年黨齡,曾在江西當了幾十年公務員,農工部、體改委的工作經歷,讓他對經濟和工商瞭解頗深。上世紀90年代退休後,老王回到了上海,許多朋友重金聘請他來管理公司,王根泉成了二手製冰機一名職業經理人,參與管理過六七家企業,也曾幫助瀕臨破產的公司起死回生。他還兩度創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所有的經歷都成了日後他為創業者指點迷津時的寶貴經驗。
  按理說,以王根泉的智慧和經驗,不管當經理人還是創業,都能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然而他卻選擇了另一條路。2005年,老王在新民晚報上看到一則上海市開業指導專家團招聘志願者的消息,立刻寫信報名,成為了全市500名開業指導志願者中的一員。“那時的創業者,許多都是‘4050’下崗人員,我和他們年紀差不多,但比他們有經驗,可以讓他們少走些彎路。”
  一輛騎了十年的老式自行車,是王根泉出行的“標配”,10公里以內的路,他就靠這兩個輪子上門為一家家企業提供創業服務,路途遙遠就來個“P+R”,把“愛車”往軌交站一停,坐上地鐵,出發了。王根泉最遠去過臨港新城,光是路上來回就花了近五個小時,但他堅持不要對方接送,也沒索取過一分錢車馬費。8年來,他恪守著加入志願者時的承諾———絕不從服務對象的創業中沾染絲毫利益,只要企業發展穩定,他便功成身退。
  翻開王根泉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服務記錄。何時何地,與哪位創業者談了什麼,每年上百次的開業指導,王根泉全部一絲不苟記錄在冊,而這其中的故事更是說不完、道不盡。
  連續開夜車
  梳理家政管理“寶典”
  劉中蘇和李逸琴夫妻因國企改製雙雙下崗創業,他們開辦了長壽家政服務中心。那時的家政業方興未艾,沒有可供參考的規範文件。沒有學過工商管理的老劉夫婦,只能靠“土辦法”管理一支幾百人的服務團隊,有些捉襟見肘。
  2008年,王根泉與他們結了對。幾次調研後,王根泉發現他們的服務有一定特色,但標準化、規範化方面很不完善。之後兩個月,他“密集式”上門,仔細琢磨。
  (下轉A4版)
  (上接第1版) 那一年,王根泉的小孫女呱呱墜地。老王白天照顧孩子,晚上挑燈夜戰,一頁頁“啃”完長壽家政幾年來的資料,一條條梳理家政服務中的細節。兩個月後,三本厚厚的手冊交到了老劉夫妻手裡,兩萬多字的內容圖文並茂,都是王根泉在電腦上一字一字敲出來的。一本內部管理、一本服務規範、一本企業文化,從員工登記流程到老人護理要點,從客戶資料整理到清洗抹布的標準,事無巨細,一目瞭然。靠著三本“寶典”,長壽家政的管理走上正軌。隨後,王根泉又幫著老劉夫婦建起了官方網站,拓展年輕人市場。
  去年3月,長壽家政參評全市示範性家政服務站,面對嚴格的評分標準,老劉夫婦起初心裡沒底。“拿出信心,我會陪著你們一路走完。”整整9個月,王根泉騎著自行車一次次往家政中心跑,少說有30回,總結經驗、提出建議。功夫不負有心人,長壽家政一路過關斬將,評比總分名列全市三甲。
  李逸琴說,宣佈結果時,王根泉比夫妻倆還高興,“六年裡,王老師從不肯收一分酬勞,連一頓便飯都不肯吃。唯有評上‘十佳’那天,王老師答應要和我們好好喝幾杯慶功酒!”
  困境伸援手
  幫培訓班招到學生
  楊奕是一名眼障創業者,視力僅0.03,但擁有過人的音樂才華,曾是美國一家樂器公司的首席調音師。去年年初,楊奕和妻子想用手頭的積蓄圓自己一個“夢”——開辦兒童音樂培訓中心。
  初次創業,夫婦倆在自家附近租了塊場地,不知怎樣設置戶外廣告,更不懂如何營銷和推廣。整整5個月,楊奕的培訓班冷冷清清,沒有一名學生上門,眼睜睜看著每月三萬元的租金如流水般花出去,楊奕急得團團轉。
  經過一番調研,志願者們發現培訓班的地理位置不理想。當時,楊奕的妻子相中了一處,可第一次的失敗經驗讓她拿不定主意。王根泉和另一位志願者親自到場評估,還替他們與房東協商降低了房租,楊奕的租金壓力一下減輕了三分之一。
  地方解決了,下一步是如何推廣。揣著“上海市開業指導專家志願團證”,王根泉騎著自行車四處奔走。他到工商局、市容景觀管理所幫楊奕協商製作戶外廣告一事,隨後請來從事圖文製作的創業者朋友,為他設計新的廣告宣傳冊和名片,只收取成本費。之後,老王又幫忙牽線周圍的各大商場,舉辦推廣活動,終於趕在暑期來臨前打響了廣告。慢慢地,來培訓中心報名的學生多了起來。
  如今,楊奕的培訓中心辦得有聲有色,還吸引了三名合伙人的投資。“無論走得多遠,我都不會忘記最困難的時候是王老師伸出了援助之手。”楊奕說。
  創業有佳績
  好消息先告訴老王
  去年8月,王根泉成了“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的創業服務專管員。從此,老王更忙了,調研、指導安排得滿滿噹噹。幾個月時間,他上門走訪了30多家企業,寫成的“大學生創業跟蹤日記”已經出到第11期。為了跟上年輕人的創業路子,王根泉積極“充電”,每次區里組織創業培訓班,他一期不落。
  一次創業者培訓班上,“覺群項目”創業大學生劉佩儀悄悄從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保溫杯和一次性紙杯遞給王根泉:“王老師,這是我早上專門為你熬的湯,給你補補,謝謝你這段時間一直辛苦地幫助我們。”
  那天,王根泉還接到大學生創業者張皓從蘇州打來的電話:“王老師,我太高興了,剛剛簽下一個18萬元的合同,這個好消息我第一個就想告訴你。”原來,張皓的創業項目是平面設計,去年他接到了從未接觸過的工業設計訂單,王根泉毫無保留地把自己關於製造業的經驗分享給他,指導他打開了經營的新領域。
  “初創期的創業者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資源,需要機會,需要引導。”王根泉說,作為一名老黨員,他的夢想就是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回報社會,當好一名領路人。
  (原標題:騎著“老坦克”助人圓創業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g42mgqk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