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評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但中國只有開展月球探測並獲得實際成果,才能夠取得分享月球權益的“通行證”,才能真正維護應有的月球權益和空間利益。”
  在經歷驚心動魄的720秒之後,滿載著國人期待和全世界目光的嫦娥三號探月衛星,穩穩地軟著陸在人類從未涉足過的月球虹灣。
  這也是令人嘆服的720秒。儘管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但卻是第一個實現首次嘗試即告成功的國家。前蘇聯在經過12次嘗試後才收穫登陸月球的成功,美國也在品嘗了三次失敗後才安全落月。與人類探月活動緊緊相隨的就是失敗,此前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率僅51%。面對如此巨大的探月風險,中國航天人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成功。
  經過這令人驕傲的720秒後,嫦娥三號將開始一次對未知星球的嶄新探索,而中國也將在思慕了千年的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記。月球探測是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月球探測也是一個國家航天技術發展水平的象徵,是提升國家地位的載體,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嫦娥三號的成功讓每一個中國人驕傲,也激勵著每個中國人,這種激勵必將進一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帶動我們社會的全面進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開始了中國首次探月之旅。作為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錶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了充分探測,這也成為我國探月工程邁向輝煌的起點。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升空,它在隨後的科學探測中實施創造了航天領域多項“世界第一”,並帶回更加翔實的有關月球的數據。
  過去六年,中國的“嫦娥”在一次次起舞後又一次次蛻變,最終站穩在月球之上。同時,中國的探月工程也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之巔。
  回顧人類月球探測的過往,會讓我們愈發覺出“嫦娥”的美麗,也讓我們探索月球的腳步更加堅定、更加無畏。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冷戰背景下開展了大規模探月活動。在第一輪探月熱潮過後,人類開始冷靜地從科學角度審視月球探測。進入21世紀,美、俄、歐、日、印等又紛紛啟動月球探測計劃。隨著新一輪月球探測高潮的展開,如何維護中國的空間利益,已成為我國不能迴避的課題。目前已取得的探測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礦產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同時,月球具有成為人類太空探索“前哨”的戰略意義。人類一旦在月球建立基地、建立各類航天器的發射場,就可以直接利用來自月球的能源,進一步展開對外太空革命性的探索。
  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但中國只有開展月球探測並獲得實際成果,才能夠取得分享月球權益的“通行證”,才能真正維護應有的月球權益和空間利益。
  如果說,月球是人類頭頂的一顆明珠,那麼,彙集人類智慧的最尖端科技就是摘得寶石的工具。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遠距離數據傳輸、人工智能、自動化加工、空間核電源等一系列關鍵新技術。而探月過程在這些領域的新突破,又將推動一大批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當年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建立和完善了龐大的航天工業體系,而其對“阿波羅”工程技術的消化和繼續開發,為美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提供了持續動力。相信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所帶動的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的發展進步,也將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強勁推動。
  截至目前,人類的探月活動還沒有讓這個星球上的任何資源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但我們相信,已經取得嫦娥三號軟著陸成功的中國航天人,在對未知月球的探索中,會取得前人未有的收穫。期盼中國科學家在宇宙探索中為人類做出更多貢獻。  (原標題:嫦娥著陸成功激勵中國探索未知月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g42mgqk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